今年以来,全市上下以坐不住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等不起的责任感,瞄准“最高标准”“最高水平”,全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向“城市合伙人”发出诚挚邀请
政贵在行,事成于实。包头不断自我革新,以满满的诚意邀请国内外客商,以一流营商环境服务“城市合伙人”。相继出台《中共包头市委员会关于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加快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包头市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若干措施》《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决定》《关于加强优化营商环境民主监督工作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从顶层指挥并激发着全市营商环境向全方位、深层次不断优化推进。
为不断提升企业和群众的满意度,我市持续精简优化,力争要素最“少”;多维整合提升,力争办事最“快”;贴近企业群众需求,力争服务更“优”。截至目前,全市政务服务和公共服务事项的申请材料减少20%、证明材料减少60%、办事环节减少24%、办理时限减少54%、跑动次数减少40%,市民满意率达99%以上。
上下同欲者胜,同舟共济者赢。“少好快”政务服务的背后,是各地区、各部门的奋力拼争和不断创新。
市发改委会同工信、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政务服务等部门多次开展“集中审批日”活动;工程建设领域形成了统一审批流程、统一信息数据平台、统一审批管理体系、统一监管方式的高效管理体系;税务部门推出“容缺容错信封”免费服务;市场监管部门在全区首创设立的质量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线上平台“包检道”更加完善;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部门推出的“掌上办”“不打烊”“大综窗”“帮办代办”“办不成事反映窗口”“窗口无否决权机制”“政策咨询服务专区”“码上监督”等特色服务赢得企业群众的好评。
形成强力磁场吸引优质企业
各旗县区也在加快制定出台优化营商环境具体意见,由主要负责人作出公开承诺,接受社会监督,争相提升企业群众办事体验感和满意度。
昆区推出系列举措,大幅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打造最省营商环境样板;青山区针对低风险食品经营领域,在全市率先实施“多证合一”,从根本上解决了企业开办过程中“准入不准营”难题和“办证多”问题;东河区建成自治区首家规模最大的24小时自助服务专区,实现19个高频事项全流程自助办理;九原区强化司法执行力度,有效缩短处置周期,实现快审快结快执;石拐区搭建自治区首个民营企业之家,切实帮助民营企业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痛点难点;白云矿区率先在各旗县区中开展分类“一窗受理”,十几个部门580个事项实现“一窗综合受理”;土右旗优化调整营商环境工作领导责任机制,推进20大类119项指标任务落实落地;达茂旗创新推出“马背政务服务”模式,代办、帮办、上门办,由“等待群众上门”向“主动入户帮办”转变;固阳县聚焦10条重点产业链,形成“链长制”,优化产业链顶层设计;稀土高新区打出“绿色通道服务”名片,解决企业“疑难杂症”,关心关爱企业家和企业职工。
今年前三季度,工业投资增长1.6倍,制造业投资增长3倍,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46.9%,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5倍,民间投资增长54.6%。
包头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明确了未来五年营商环境优化发展的方向,即持续深化一流政务环境建设,聚焦“少好快”目标,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提升“包你满意”品牌美誉度;深化一流法治环境建设,营造更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深化一流产业生态环境建设,持续优化生产、销售、科技、人才、服务等多维度产业生态;深化一流城市环境建设,提高企业和居民工作生活便利化、品质化水平。这些,都将成为包头吸引诸多优质企业来此发展的“吸铁石”。